pic
B端中后台系统中,通常会大量使用表格来管理数据。一个体验良好的数据检索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任务处理效率,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定位所需内容。本文将从检索方式、布局和样式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数据检索功能的设计策略与实践。
01.何谓检索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逛店买东西时,如果想要找一件商品,大概率会有以下几种方式:
- 如果这家店东西没那么多,直接的方式是从将整个店的东西从头到尾看一遍,直到看见你需要的,这是最本能寻找信息的方式:直接查找。
- 如果你逛的是一家大型超市,直接查找显然不切实际,但可以根据那件商品大致判断出是属于哪一类,先找到分类,再定位分类下的这个商品。这是第二种寻找信息的方式:按分类查找。
- 如果你买的商品有一些特殊标记(如颜色是红色),就可以直接去找对应颜色,这种寻找信息的方式就是:按标记查找。
综上所述,在寻找信息时,会有三种行为模式:直接查找、按信息分类查找、按信息的标记查找。这三种行为模式刚好对应着三种检索方式:搜索、导航、筛选。接下来,我们会一一解析这三种检索方式。
1.搜索
搜索可以帮助用户在巨大的信息池中缩小目标范围,快速而准确的定位到目标数据,并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我们会从“搜索样式”和“搜索结果触发方式”这两个维度来解析如何设计搜索功能。
1.1.搜索样式
从搜索目标信息的路径来说,不同路径对应不同的展示样式,主要分为“模糊搜索”和“分标签搜索”两种。
1)模糊搜索
- 优点:操作便捷,用户想要什么输就完事儿了。
- 缺点:容易把不相关的内容搜出来,结果匹配不够精准
▲模糊搜索 ↑
2)带标签的搜索
- 优点:结果匹配较为精准。
- 缺点:操作不方便,每次都需要先切换对应标签在输入搜索。
▲带标签搜索 ↑
1.2.结果触发方式
结果触发方式包含两种:实时触发和手动触发。
1)实时触发在输入过程中实时匹配结果,对搜索结果即时反馈,引导性强,效率高。适用于搜索数据量小或本地数据的情况。例如:数据量较少的列表。
- 优点:效率高。
- 缺点:过程中匹配对计算能力要求高,若计算能力跟不上则需要加载等待,从而影响体验。
▲实时触发 ↑
2)手动触发输入完成后,需回车键或点击按钮触发搜索。适用于在大量信息中搜索,或需要单独搜索结果页的情况,例如:全局搜索、大量数据的表格等。
- 优点:结果数据确定性高。
- 确定:输入完后多一步操作,成本略高。
▲手动触发 ↑
2.导航
列表页数据过滤场景下使用的导航,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标签切换样式,多用于和时间、状态的流转等高频切换的场景,选项之间的数据一般互相独立没有交集。设计中,建议默认选中的标签最好是用户最常用的选项。
- 优点:划分清晰,切换便捷。
- 缺点:需确保每一项的数据没有交集,数量也不能过多,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
▲标签切换 ↑
3.筛选
筛选可以帮助用户缩小数据范围,逐步找到想要的内容。体验良好的筛选功能,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具体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筛选布局、样式。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页面各个元素之间的合理性。我们会从“筛选区布局”和“筛选模式”这两个维度来解析如何设计搜索功能。
3.1.筛选区布局
设计筛选功能时,需结合整体页面元素,思考与筛选功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列表数据的布局关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布局模式。
1)上下布局
- 优点:节省页面横向空间,尤其在使用表格展示数据时能最大化利用横向空间来展示表格字段,便于阅读和操作。
- 缺点:当筛选字段过多时会占用纵向高度,影响结果数据的查看。
使用建议:
- 当筛选项或常用筛选项较少时使用。
- 使用时,可以收起不常用的,保证筛选区不会占用太多纵向空间,同时将常用筛选项露出,以此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
▲上下布局 ↑
2)左右布局
- 优点:能将所有筛选字段都直接展示出来。节省页面纵向空间,可对筛选条件和结果列表同时查看。当筛选条件较多时可纵向滚动,有较强的的扩展性。
- 缺点:占用横向空间。
使用建议:
- 常用筛选条件较多,且需要直观展示出来的场景下使用。
- 需要频繁切换筛选项,并需要对照查看筛选结果时使用。
▲左右布局 ↑
3)浮层(弹窗/抽屉)
筛选功能通过页面中收起的入口,点击后以弹窗或抽屉的形式去承载筛选内容。
- 优点:节省空间,可以兼容任何形组件及各种组件组合。
- 缺点:浮层会遮挡一部分表单数据,会影响用户的判断,由于筛选区域与结果展示区域不在同一页面,整个筛选过程将会存在较强的打断感和割裂感。
使用建议:
- 页面空间有限,且筛选功能不是很高频使用。
- 筛选内容较多,且形式较为复杂时使用。
▲浮层布局 ↑
3.2.筛选模式
1)平铺式
平铺式将筛选条件对应的选项全部或者部分平铺展示出来。
- 优点:直观、操作效率高。且在选中多个选项后,用户仍清晰知道选中项、备选项有哪些,一目了然。
- 缺点:太占空间,导致首屏内容信息呈现量大打折扣,从而影响结果数据的展示。
使用建议:
- 筛选条件较少(2行以内),且需要直观展示的筛选项的场景下可以使用。
- 用于信息密集型产品,需要在筛选项中频繁切换以定位目标信息。如:电商、视频网站。
▲平铺式 ↑
2)收折式
- 优点:非常节省空间,并且对多种数据格式兼容。例如:日期、地址、时间等。
- 缺点:无法直观看到筛选项。已选项与对应筛选条件也无法很好对应起来。使用时需要点击后才能选择选项,不够快捷。
使用建议:
- 有大量筛选条件要展示,且需页面空间有限的场景下使用。
- 使用该方式,由于已选项的可见性不太好,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已选项可见性。
▲收折式 ↑
3)录入式(下拉框式)
比起平铺式和收折式,录入式能够在空间利用率和信息获取效率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 优点:空间利用率比平铺要高,形式简单易理解。同时可以兼容多种数据格式(数字、文本、标签、布尔值、枚举值等)。已选项与筛选条件的对应关系也较清晰。
- 缺点:无法直观看到筛选项,需要点击下拉框后才能选择选项,不够快捷。
▲录入式 ↑
4)表头筛选
- 优点:筛选当前列,比较直观。
- 缺点:筛选的内容仅限于特定、单次列的筛选,对于首次使用者来说交互形式需要学习。且在每个表头都会有一个icon,影响用户对于表头信息的识别。
设计建议:
- 用于页面有表格时,但受到表头信息的限制,筛选条件仅限于特定、单次列的内容。
- 筛选前和筛选后,需要在表头上样式上给用户明确区分。
▲表头筛选 ↑
02.如何设计
如何设计检索的方式多种多样,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那么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该如何设计出更适合当前场景的检索功能与界面呢?
体验设计的本质建立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之上,而对于B端中后系统的用户来说,核心诉求是稳定和效率。数据检索是为了解决用户“查数据”的问题,因此需要确保用户查询结果的准确和检索过程的高效。基于这两点,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在设计中的思考维度。
1.用户认知
衡量体验的好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符合用户认知。尤其在模式相对固定的当下,让用户适应并习惯新的模式并非易事。因此在使用一些新奇的模式时,需要慎重考虑用户群体的接受度。
2.使用频率
用户使用频率是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我们通常都会把高频使用的功能放在显眼且容易操作的位置。同理,对于筛选模式,我们也会依据筛选条件的高低频进行设计。例如:高频使用的筛选条件我们会优先使用平铺的筛选模式。
3.页面空间
在有限的页面空间中,需要确保用户对核心信息的浏览。上文已经提到,一些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界面空间不足的情况,而我们也需要基于有限的界面空间选择合适的筛选模式。但在节省页面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其他可用性问题。例如:
- 筛选入口与承载的筛选控件在空间关系上关联较弱,导致用户的操作路径被延长和信息隔离的问题。
- 当筛选功能被收起在一个小入口时,它的可见性也会随之降低的问题。
4.可见性
针对筛选模式的可见性,可以分三个点去考虑:筛选条件本身的可见性、筛选项的可见性和选中项的可见性。
- 筛选条件的可见性通常是由使用频率来决定的。但有时候,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会不一致,这时就很难判断哪个频率更高。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将所有的筛选条件展示出来供用户选择。
- 筛选项的可见性影响模式的选择。平铺式筛选的可见性比下拉式更高。但有些业务场景并不需要让用户看见筛选项。当然,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场景考虑,如:用户是否熟悉备选项?是否期望强化备选项?
- 选中项的可见性即当选中选项后再次查看选中项的难易程度。可以从两点去考虑:用户进入该页面,系统是否已经默认有选中某些选项,那么这种状态需要让用户感知。以及用户对自己选择的选项,是否需要回看。
▲可见性的思考路径 ↑
5.性能
数据量大才需要查询工具,而数据量大也伴随着性能问题。在查询控件中,有两种:
- 需要设置条件后点击“确认/查询”按钮,才能触发结果。适用于用户一次性添加多个条件,一并进行查询,对应的结果肯定是用户需要的结果。但可能会存在查询条件复杂时,导致等待结果的时间过长等性能问题。
- 查询一个条件后实时出结果。适用于用户需要基于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添加查询条件,基于查询条件一点一点收窄结果,直到找出目标。一般而言,这种模式获得结果较为迅速,但是应对复杂查询场景时,交互会显得更为繁琐。
03.案例解析
下面将以微盟旧版新云系统商家后台中的列表页筛选作为案例,看一下如何进行数据检索功能的优化迭代。
▲新云系统里的列表页筛选 ↑
1.问题梳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主要问题如下:
- 筛选模式难理解:使用开关控制筛选条件的显示/隐藏。
- 功能分区不明确:筛选和操作混排在一起。
- 空间利用率太低:筛选项全部平铺,影响结果数据的查看。
- 体验路径不连贯:弹窗筛选无法明显感知内容变化,切换条件时成本过高。
- 体验缺乏一致性:更多筛选条件有的用弹窗承载,有的在当前页平铺。
总结起来,以上的问题主要影响了信息获取效率、提高了数据过滤的操作成本、影响了筛选体验一致性。因此,接下来的优化方向如下:
- 优化信息结构
- 优化操作路径
- 考虑方案扩展性
2.竞品分析
为了让竞品分析更具有参考意义,我们主要选择了同类业务场景的竞品:有赞商城、千牛商家后台、拼多多商家后台,并通过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筛选布局、筛选模式、筛选结果触发方式、多个筛选条件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竞品对比分析 ↑
分析总结:
- 从页面横向空间考虑,左侧已被导航占据了较宽的空间,右侧又多为复杂表格(如商品、订单列表),上下布局是最好的选择。
- 从筛选条件的使用频率来看,最主要的几个业务场景(商品、订单)。存在一部分条件常用,一部分不常用。有频率的差异性,因此,可根据需要进行显示/隐藏。
- 从用户对备选项的预判来看,基于主要业务场景(商品、订单),用户不存在认知问题,再结合空间利用率综合考虑,下拉框模式是个很好的选择。
- 从已选项来看,基于主要业务场景(商品、订单),用户每次进来目标基本上是比较明确的,如:我就是要找这一类商品或这一类订单。假如筛选结果为空,我就会认为没有这一类数据。尽管没有找到目标,但我的任务也已经结束,所以回看选中项的可能性也不大。
- 从性能考虑,商品和订单数据都较大较复杂。加上查询商品和订单更多场景是一次性添加多个条件,一并进行查询。因此使用点击按钮后查询更合适。
- 对于更多筛选条件的展开方式,从已有业务场景来看,筛选条件的数据格式都较为简单(输入、选择、日期),这种情况下,折叠展开方式就能较好的承载,并且要比弹窗/抽屉展开更流畅。考虑到筛选条件过多,展开后会影响列表数据的展示,因此需要处理好纵向空间和扩展问题。
- 商家后台业务中存在需要基于状态查看的订单/商品,由于操作较为高频,下拉框筛选样式虽然更能平衡效率与空间问题,但效率较低,因此特殊场景下需要配合标签切换的方式。
竞品对比分析 ↑
3.优化方案
3.1.优化信息结构
旧版:搜索、筛选和更多筛选条件排列无序,不符合阅读习惯。新版:筛选区信息组合方式基于用户行为路径:搜索 > 筛选 >更多筛选。
▲基于行为路径重组筛选区 ↑
旧版:筛选、全局操作、批量操作混合在一起,难以识别,操作效率低。新版:清晰区分筛选和批量操作,保持操作与操作对象(表格数据)的亲密性。
▲基于亲密性进行分组 ↑
3.2.优化操作路径
旧版:使用弹窗承载筛选条件,有打断感,且搜索和其他条件组合筛选场景下要在不同地方选择,成本较高。新版:在当前位置直接展开,筛选后实时感知结果数据变化。设置最大高度,确保表格信息能正常浏览。
▲保持操作连贯性 ↑
旧版:常用的状态过滤(如订单状态、商品审核状态)收在了高级筛选中,加长了用户的操作路径。新版:在原来基础上筛选上结合了标签切换模式。更加高效便捷。
▲筛选结合标签导航 ↑
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不仅解决了旧版列表页及筛选器在现有业务场景中的可用性问题,我们还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形成了一套简洁聚焦、易用统一的列表页数据检索模版,并将其组件化,最终落地于微盟最新的WOS操作系统中,以应对各种新的业务场景进行灵活的组合搭配。
▲各种组合模版 ↑
总结
本文从数据检索的方式、筛选功能的布局模式及设计中的思考点等多个维度并结合了实际案例分享了在中后台系统中列表页的数据检索功能设计,但由于业务的复杂性,仍有一些尚未提及,如报表类的数据过滤、自定义筛选条件等复杂的筛选模式。篇幅有限,以后有机会再单独分享。
以上更多是以用户为中心,站在可用性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数据过滤功能,可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业务场景。在实际业务中,我们还需要站在产品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以此找到最优的方案。